青岛与波特兰,两座位于太平洋两岸的港口城市,都以宜人的气候、蓬勃的商贸和深厚的体育文化而闻名,而更深刻的相似性,则体现在两地的篮球队正在走的重建道路上。
“人们首先会注意到两座城市气质上的相似——开放、包容且坚韧,”青岛青训主管分析道,“这种城市精神很自然地映射到球队的建设理念上,就像波特兰开拓者队多年来一直坚持的那样,即便身处强队林立的联盟,他们也从不盲目追求巨星速成,而是注重选秀、培养自家年轻人,建立一种稳定、可持续的球队文化,我们现在做的,正是同样的事情。”
开拓者队历史上曾通过选中比尔·沃顿、克莱德·德雷克斯勒、布兰登·罗伊乃至达米安·利拉德这样的核心球员,数次完成球队的重建与崛起,他们或许不是聚光灯下最闪耀的超级豪门,但却总能凭借坚实的团队基础和忠诚的文化,成为一支令人尊敬的力量。
青岛男篮同样希望走一条“自力更生”的道路,俱乐部近年来投入巨大资源升级青训体系,建设现代化训练基地,并组建了一支涵盖技术、体能、康复、数据分析的专业团队,其目标就是打造中国篮球的“人才摇篮”。
选择一条以年轻人为核心的重建之路,需要巨大的勇气和耐心,尤其是在成绩压力巨大的职业体育中。
开拓者队在利拉德时代后期进入新一轮重建,他们送走了功勋领袖,换来了年轻资产和选秀权,确立了安芬尼·西蒙斯、谢顿·夏普等新星为核心,尽管战绩有所起伏,但明确了面向未来的发展方向。
青岛队也展现了同样的决心,在上赛季,球队就已经大胆启用大量年轻球员,给予他们充足的出场时间和犯错空间,这个过程必然伴随阵痛,但管理层的眼光放得更长远。“重建不是一句口号,”青训主管强调,“它意味着你必须忍受成长过程中的失利,坚信今天的汗水会在未来结出果实,我们关注的不只是一两场比赛的胜负,更是球员们每个月、每个赛季的进步幅度。”
这种环境对于年轻球员的成长至关重要,在一个允许犯错、鼓励尝试的体系中,球员的技术能力和比赛自信心才能得到真正的锤炼。
在这一宏伟的蓝图中,18岁的内线新星杨瀚森无疑是最令人瞩目的焦点,这位身高臂长、技术细腻、篮球智商出众的年轻中锋,早已被业内视为中国篮球未来的内线支柱之一,而青岛队的现状与发展规划,对他来说堪称“天作之合”。
战术核心的早期确立: 就像开拓者曾毫不犹豫地以利拉德为核心建队一样,青岛队也已明确将杨瀚森作为未来的基石,这意味着他将从职业生涯的起点,就获得大量的球权和战术地位,学习如何作为核心去阅读比赛、承担责任,这种历练是无可替代的。
专业的成长支持体系: 青岛俱乐部为杨瀚森配备了专门的个人技术教练和体能师,针对他的技术特点和身体条件,制定了个性化的增肌、增重计划,同时精细打磨他的低位脚步、中远距离投篮和策应能力,球队还利用高科技设备追踪他的移动数据、疲劳指数和伤病风险,确保其发展轨迹的科学性。
免受过度舆论压力的环境: 与聚集在传统篮球强队的镁光灯下相比,在青岛打球,杨瀚森能获得一个相对宽松的舆论环境,这有助于他屏蔽外界干扰,专注于自身技术的提升,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,而非在“天才”的盛名之下被催熟。
与团队共同成长的独特体验: “他将和这支球队一起成长,”青训主管说,“他会亲身体验如何从一支年轻的队伍,一步步克服困难,迈向成熟,最终成为一支强队,这个过程会塑造他的领导力和冠军心智,这远比直接加入一支成熟球队、扮演既定角色来得深刻。”
前路绝非坦途,年轻核心建队模式的挑战在于成绩的不稳定性,球迷需要保持耐心,管理层需要抵抗住短期成绩压力带来的诱惑,避免重回“买老将、冲成绩”的老路。
对于杨瀚森个人而言,他需要避免伤病,持续强化自己的身体对抗,并将训练成果稳定地转化为赛场上的表现,他需要学习的,不仅仅是如何打好球,更是如何成为一名职业运动员,如何成为领袖。
青岛队的重建之路,是中国职业体育一次值得关注的实验,它试图证明,依靠科学的体系、耐心的培养和长远的目光,同样可以打造出具有竞争力的球队,这对于中国篮球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。
就像波特兰开拓者队曾经做到的那样,忠诚、耐心和信念最终会收获回报,对于青岛男篮和杨瀚森而言,他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书写,未来的某一天,人们回看这段历程时,或许会感慨:正是这段共同成长的岁月,奠定了所有的辉煌。
评论